AD top
Follow Bitetone
-
Select Language
Subscribe to Email Updates
Facebook
Ad
近期迴響
- 2013年度音樂總結 – Dracula's Castle 歌德古堡 在 Bitetone Presents 2013年度17張推薦中、港、台唱片
- Bitetone Catches Up With Avenged Sevenfold In Hong Kong. – Avenged Sevenfold 在 [Interview] Avenged Sevenfold: paying respect to the king
- Ann 在 The Neighbourhood (芳鄰樂團) – R.I.P. 2 My Youth 歌詞中文翻譯
- luxor 在 [推薦] 無論是不是動漫迷也必聽的10首入門歌曲!
- For Your Diary: What's On In Hong Kong for November 在 [專欄] What Are You Listening To?-DJ Dave “Wobbly" Ross
-
Latest Reviews
Tag Archives: featurereview
[樂評] 昏鴉 (Murky Crows) -《寓言式的深黑色風景》(2013)
作為昏鴉 (Murky Crows) 的首張專輯,《寓言式的深黑色風景》具有極其鮮明的存在主義命題,既是昏鴉對現實世界之陰暗面的剖白,亦是一場畸戀的演譯 。專輯呈現的畫面尤其真實逼人,小提琴、風琴,風鈴互不協調,相競爭鳴,蕭殺詭異的景象應聲而生。在歌詞中不斷重覆的「我」和「妳」也許是關於陰陽之隔的生死苦戀,亦可能是鏡湖前捕捉倒影的無望痴戀。
[樂評] Masta Mic﹣《流行反擊戰》(2013)
「地下上唔到大場面,嚟自地下嘅永遠只可以企場邊」,MastaMic的《流行無罪》開炮即要替一班仍活在「地下」嘅音樂人鳴冤叫屈、抱打不平,皆因畸形嘅香港樂壇,主流過度強勢,令Indie嘢常常被大眾忽視,佢哋很難抬得起頭。呢種情況讓我諗起碼頭啲工人,辛酸有誰知,一間間財雄勢大嘅唱片公司,永遠佔有最好嘅資… More
[樂評] 何韻詩﹣《共存》(2013)
有歌手說討厭政治,有歌手卻喜歡唱社會題材,何韻詩在去台灣發展前的數張專輯,都塑造了她肯為小人物/少眾人群代言的硬朗形象,從而贏得大眾樂迷的尊重。她的首張國語專輯《無名.詩》,選擇退回一步,以第一身角度重拍像初出道時的風格照,用純真與坦率,破解了粵語歌手總是做不好國語碟的魔咒,繼續收穫好評、摘得金曲獎… More
[樂評] 與人樂隊﹣《浴室拘禁》(2013)
曾經,有一支牛屄的樂隊發行過一張牛屄的專輯,我沒有珍惜,等我買不到cd的時候才後悔莫及,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……
如果那支牛屄的樂隊能夠再發一張專輯,我會感謝天感謝地……
如果專輯非要有一個名字,我希望是《浴室拘禁》……
期待了一年多的與人樂隊新專輯,終於在2013年雷鋒日發行,蝦米網首發,淘寶發售,… More
[樂評] The Verse -《52赫兹》(2013)
「防曬油」後,陳綺貞再次和男友鍾成虎、好友陳建騏組團冒險、探索孤獨,電子音樂為他們新添的裝備,三人在心海的浪濤中,或浮或潛,不復趨避內心的險急漩渦,迎向最真。他們的獨身與兼身,不免在各自的「三」與協調的「一」之間擺蕩,最終以另一條路徑轉往同目的站的潛意識深處,去掏出一點純凈的表白,或那些高密度的象徵… More
[樂評] 吹萬 (Chui Wan) -《白夜》(2012)
身體習慣了世界急促步伐,眼前掌握一切,但日子久了,發現只有迷霧。既然人生轉眼一場空,明天的難處,明天擔當就足夠,那麼一切可否隨緣而安呢?身體被勞役夠了,唯一可控制只有自己的心思意念。如是者,在生活細節上,拿出一點勇氣,作丁點兒嘗試,在繃緊的人生框架下,突破納悶的人生。
同樣地,搖滾樂需要不斷作音色的嘗… More
[樂評] 川秋沙 (Goosander) -《人造沙洲》(2012)
2012年台灣音樂圈的重要事件,除了典堂級的電台司令以及情感後搖滾Sigur Ros到台表演外,台灣本土的迷幻後搖滾樂團川秋沙(Goosander)終於推出專輯《人造沙洲》,也一定榜上有名。除了以台語演唱,堅持純樸的本土性外,樂曲所塑造的迷幻情感,絕對能夠將文字難以表達的青春騷動時光,以音樂氛圍輕輕帶… More
[樂評] 飢餓藝術家 (The Hunger Artist) -《夏娃。上帝之死》
你曾經懷疑過自己的信仰嗎?
我們信仰上帝,我們的生活,當然還有愛情。若然某天信心突然消滅崩跨,那失落的一顆靈魂該如何安置?
飢餓藝術家以哲學思維探討深不可測的人生信仰課題,先以專輯副題《上帝之死》否定信仰,藐視永生境界,睥睨脆弱的愛情,後再以主題中心思想《夏娃》終結一切的質疑否定,重拾對生命的信心與期盼… More
(0) Also tagged hunger artist, Review, 樂評, 飢餓藝術家
[樂評] 黃靖 (Jing Wong) -《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》
從街頭busking一路踏上livehouse、各大小音樂節的舞台,明哥的「徒弟」黃靖(Jing Wong)的首張大碟《Last Breath of Youthful Melancholy》終於推出。明哥及人山人海上下深明Jing的live最能表現他的生命力及感染力,唱片其實是2011年3月《您是我的民歌》音… More
[樂評] 嘎調 (The Gar) – 《燈火》(2012)
第一次看嘎調(The Gar)是零九年的香港西灣河蒲吧,當晚還有 Carsick Cars助陣。之前對他們不太認識,但經過當晚的演出,我已經知道他們是一隊「需要跟隨」的樂隊。
一向對三人樂隊情有獨鍾,因此對嘎調特別有好感。不是三個人的樂隊便是好,或者三個人以上的便是不好,而是作為一隊trio,他們真的很厲害… More
[樂評] Supper Moment –《小伙子出城記》 (2012)
Supper Moment無疑是近年香港獨立音樂圈的神話,在沒有主流唱片公司支持和大力推廣下,樂團的受歡迎程度在這兩至三年間不斷遞增,認識他們名字的人也越來越多。對於樂團的長期追隨者,可會疑問:到底他們還算是獨立音樂,還是已經擠身主流呢?
距離上張大碟《再次心跳》年半有多的時間,Supper Moment… More
(0) Also tagged Review, Supper Moment, 樂評
[樂評] My Little Airport – 《寂寞的星期五》 (2012)
就像你永遠摸不清My Little Airport的下一張專輯會找某某當封面,你也不會明白他們的每一張專輯會有多少首歌、你更不會知道專輯裡又會調侃什麼人、針砭什麼時事,以及如何的淫蕩……是的,如今的My Little Airport,早已不是那個號稱“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”的小清新民謠,而是進化成為一直奇… More
(0) Also tagged harbour records, my little airport, Review, 樂評
[樂評] 盧凱彤 (Ellen Loo) – 《你安安靜靜地躲起來》 (2012)
暫撇下at 17身份的盧凱彤,仿佛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方位,她鬆開了組合的鞋帶,更會自由地唱她所想唱的。單純離隊的Ellen,反從人群的對岸看到自己的寂寞,她對個體的尊重,把她從機制裡鬆綁,如康橋教曉徐志摩要睜開他的雙眼,撥動自我的意識,歌唱著可以不理別人眼光,是寧願選擇變做一隻獨行快樂的貓,也不愿活在… More
[樂評] Various Artists – 《Red Hot Asian Rockabilly (Vol. 1)》 (2012)
談到Rockabilly,大家立即聯想到的大概是皮褸、電單車、飛機頭、低音大提琴、Elvis Presley、許冠傑這些Keywords吧。即使發源於50年代,這種將藍調和Hillbilly結合的音樂,至今一點也未過時!
《Red Hot Asian Rockabilly Volume 1》是一張集合了來自亞洲不… More
(0) Also tagged love da records, Red Hot Asian Rockabilly, Review, reviews, rockabilly, 林祥焜, 樂評
[樂評] Forget the G – 《I See You Watching Me While I’m Watching You》(2012)
Forget the G是一隊 post rock、experimental 的樂隊。Post rock,便是摒棄傳統流行音樂格式的一群。樂曲不再是正歌-過門-副歌-正歌-副歌的編排,人聲成為了樂器的一部份而不是歌曲的主導,取而代之是更富空間感的演繹,筆者喜歡的有Explosions in the sky、Mogwa… More
(0) Also tagged forget the g, Review, 樂評, 黑市音樂
[樂評] Kolor -《Unity》 (2012)
說來有些無奈,大概只有香港樂壇,才會有“樂隊風潮”這種說法——且不論披頭士在全球掀起的音樂風暴迄今仍然不衰,就連內地都有著從崔健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如今二手玫瑰、痛仰等獨立樂隊全國巡迴演出,band music向來只是一種音樂形式,何以在香港就變成了一股風,時而吹來,又時而散去呢?也許這句在香港獨有… More
[樂評] 林憶蓮 (Sandy Lam) – 《蓋亞》 (2012)
蓋亞為希臘神話裡的大地之神,地位顯赫且德高望重。在中文樂壇裡天后地位顯赫的林憶蓮堪稱為中文樂壇音樂之母,超然地位無容置疑。潛伏長達六年之久,音樂之母以“蓋亞”精神面貌展開前所未有之實驗音樂旅程,以開天闢地之氣勢震撼中文樂壇。
[樂評] 張懸 (Deserts Xuan) –《神的遊戲》 (2012)
台灣獨立音樂女詩人張懸以《神的遊戲》探索心靈層次與人事物境的交錯,這是一種境界。能把音樂如此這般哲學化甚至人文化了的,除了張懸,似乎還是張懸。進入張懸的音樂世界,你需要預先洗滌污濁了的心靈,然後平心靜氣,慢慢咀嚼字裡行間的詩意翩翩,最後融入於虛幻縹緲沒有規則的音符裡頭,頓然釋懷一笑。
[樂評] 刺猬 (Hedgehog) – 《Sun Fun Gun》 (2012)
搖滾樂與青春期往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連。音樂與青春期成長產生一種科學也解釋不到的化學作用。搖滾樂代表著我們很多的第一次:第一口酒精、第一口香煙、第一次的性行為、第一次的分手、與父母的吵架,跟朋友的兄弟情義也從我們接觸搖滾樂的同時一併帶來。每一個音樂浪潮也是樂手與聆聽者在青蔥年華盛放的光芒。他們是搖滾樂… More
[樂評] 大象體操(Elephant Gym)-《平衡》(201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