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年底,台灣的獨立音樂界發表了一張合輯「臺灣獨立音樂反核輯:不核作」。《號外》主編張鐵志曾撰文介紹台灣二十年來以反核為題的音樂作品,並推論出:對台灣而言,反核可能是激發出最多歌曲的一個社會運動。兩片CD,一共34首作品。有國語,也有台語。風格多樣:搖滾、饒舌、華爾滋、民謠……主題只有一個:「我們不要核電廠」。面對政府不斷強推核四,反核作品卻少有給馬政府正面控訴。倒過來,作品通常從家庭出發,強調生命的脆弱,想像失去的滋味,勾起聽者對核電的反思。
「你說親愛的老爸,安怎永遠攏抹覺醒
失去愛的滋味,是什麼款的味
你說心愛的阿母,安怎永遠看不到你
你的愛的滋味,是什麼款的味」
〈深海的你〉拍謝少年
「唱 大聲唱 大聲唱 非核家園 唱 大聲唱 大聲唱 非核家園
撐 一片天 我們要 非核家園
撐 一個希望 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 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」
〈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〉巴奈
「是和你一起醒過來 又或著道一聲晚安
在睡前和你聊一聊對未來的期盼
是騎摩托車去上班 和朋友一起吃晚餐
不需要多加思索這些多麼簡單
當新的生命來能不能期待
當是時候離開又有什麼遺憾?」
〈理由〉猛虎巧克力
唱著唱著,像《詩經‧國風》一般紀錄生活的小事。透過描述日常,反問我們到底有多能夠承受核災所帶來的巨變。切入的角度卑微,直入心坎。流行曲的對象通常是一般市民大眾,有多少聽進政客或決策者的耳窩裡,甚至在決策上作出改變呢?喚醒大家對於核電風險的意識,遠比大罵政府來得實在。從擅長的音樂開始,台灣的獨立音樂人走出比藝術文創還要廣闊的路。
回眸香港的「平原習作」,目的、規模種種不同。讓主流以外的聲音,得到發行的機會,合輯沒錯是好事。然而,合輯的意義不該只是停滯於分擔成本吧?從實現個人理想到思考身邊的群體,以至回應社會議題。透過合輯一類的合作,讓更多意念交互申流。跟你和我都一樣,創作人也會對社會種種事情有自己的態度。放下不必要的「去政治化」,讓每一個人用自己擅長的方式,表達對我城的感覺。香港的獨立音樂界發行一張專輯,說說香港心事。我期待。
– 吉暝水 | 原文連結
One Trackback
[…] (原載於:BITETONE)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