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參與首次舉辦的《暗中作樂》音樂會,是一次非常難忘的體驗。那次演出主要以acoustic形式進行,演出者(包括黃耀明 及人山人海 )以原音形式,單純以歌聲與聽眾溝通,選曲如<大開眼戒>、<黑房>、<色盲>、<Shall we talk?>等,亦與音樂會主題緊扣,在音樂方面來說已經十分精彩,再加上全黑的入場、演出及離場體驗以及聲音導航的文本,《暗中作樂》是一次超越音樂的體驗,更是對心靈、對社會的反省。
相隔三年再參與《暗中作樂》,邀來Rubberband 、謝安琪 等知名音樂單位參與,有朋友說太商業,但有Good Cause便需要盡量宣揚給更多聽眾、令更多視障朋友受惠,是無可厚非的,最重要的還是大家對主辦團隊的信心。而我觀賞場次的嘉賓是Rubberband及Yoyo岑寧兒 ,Yoyo帶點磁性、率真的歌聲,最能觸動筆者。音樂上,今次的編排很有Gaybird的風格,充滿「古靈精怪」的音效,但最令人回味的一幕,應該是黃子華與舒淇讀出最後一段獨白後,林二汶 唱出《破曉》,曲終人散的時候。今年以「夢想國度」為主題,選曲上卻似乎未能與此緊扣,加上場地音響未如理想(例如二汶講話時便不斷聽到迴音),影響了體驗,有點可惜。
然而,對我來說,每次「黑暗體驗」最寶貴的,是重拾對人 – 尤其是陌生人 – 的信任。詩人顧城在《一代人》中的一句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/我卻用它尋找光明」,是每次黑暗體驗後都會浮現在腦袋的字句。聽眾們在完。全。漆。黑。(信我,日常生活中真的難以體驗這重黑!)的情況下賴以信任的,是素未謀面視障工作人員。他叫你跟隨他的步伐,你便跟隨,偶爾會觸碰到其他觀眾,但大家不會怒目而視(OKAY或許有,但太黑睇唔到),而是依賴對方的步伐氣息,找到自己的Comfort,與陌生人之間的隔膜與自我防護,因為漆黑而消除了。相信聽眾離場重見光明的一刻,對所有視障大使的一聲「謝謝」是打從心底說出來的。這一聲謝謝,還包括把這體驗帶來的社企黑暗中對話及SVHK,以及一眾願意卸下華衣濃妝,strip down至只剩下一把聲音來面對聽眾的音樂人。希望明年的《暗中作樂》可以吸引更多還未嘗過黑暗體驗的朋友參加,因為這實在是一次會令人改變對音樂、對社會、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看法的體驗。
VIDEO
[音樂會報告] Concert in the Dark – 在黑暗中體驗光明
2010年參與首次舉辦的《暗中作樂》音樂會,是一次非常難忘的體驗。那次演出主要以acoustic形式進行,演出者(包括黃耀明及人山人海)以原音形式,單純以歌聲與聽眾溝通,選曲如<大開眼戒>、<黑房>、<色盲>、<Shall we talk?>等,亦與音樂會主題緊扣,在音樂方面來說已經十分精彩,再加上全黑的入場、演出及離場體驗以及聲音導航的文本,《暗中作樂》是一次超越音樂的體驗,更是對心靈、對社會的反省。
相隔三年再參與《暗中作樂》,邀來Rubberband、謝安琪等知名音樂單位參與,有朋友說太商業,但有Good Cause便需要盡量宣揚給更多聽眾、令更多視障朋友受惠,是無可厚非的,最重要的還是大家對主辦團隊的信心。而我觀賞場次的嘉賓是Rubberband及Yoyo岑寧兒,Yoyo帶點磁性、率真的歌聲,最能觸動筆者。音樂上,今次的編排很有Gaybird的風格,充滿「古靈精怪」的音效,但最令人回味的一幕,應該是黃子華與舒淇讀出最後一段獨白後,林二汶唱出《破曉》,曲終人散的時候。今年以「夢想國度」為主題,選曲上卻似乎未能與此緊扣,加上場地音響未如理想(例如二汶講話時便不斷聽到迴音),影響了體驗,有點可惜。
然而,對我來說,每次「黑暗體驗」最寶貴的,是重拾對人 – 尤其是陌生人 – 的信任。詩人顧城在《一代人》中的一句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/我卻用它尋找光明」,是每次黑暗體驗後都會浮現在腦袋的字句。聽眾們在完。全。漆。黑。(信我,日常生活中真的難以體驗這重黑!)的情況下賴以信任的,是素未謀面視障工作人員。他叫你跟隨他的步伐,你便跟隨,偶爾會觸碰到其他觀眾,但大家不會怒目而視(OKAY或許有,但太黑睇唔到),而是依賴對方的步伐氣息,找到自己的Comfort,與陌生人之間的隔膜與自我防護,因為漆黑而消除了。相信聽眾離場重見光明的一刻,對所有視障大使的一聲「謝謝」是打從心底說出來的。這一聲謝謝,還包括把這體驗帶來的社企黑暗中對話及SVHK,以及一眾願意卸下華衣濃妝,strip down至只剩下一把聲音來面對聽眾的音樂人。希望明年的《暗中作樂》可以吸引更多還未嘗過黑暗體驗的朋友參加,因為這實在是一次會令人改變對音樂、對社會、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看法的體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