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樂評] 蘇打綠 -《秋‧故事》(2013)

[樂評] 蘇打綠 -《秋‧故事》(2013)

一起走過的十個寒暑:從《秋‧故事》看蘇打綠樂團

廠牌:林暐哲音樂社
類型:Pop/ folk
格式:CD
發行日期:2013-09-18
評分:-

走過了台東春日的溫暖,搖滾過倫敦的夏日狂熱,終於來到了北京的秋。蘇打綠究竟要說甚麼故事呢?

距離上一張韋瓦第計劃專輯已經快四個年頭,《秋‧故事》在相對充裕的時間下醞釀育成收割。從概念到實際操作,較同系列前兩張作品來得細緻。打開《秋‧故事》,是一本有厚度的小畫本。邀請了不同藝術家為故事配上畫面,豐富了秋天的顏色。捧在掌心有一種童話書的感覺,也充實了「故事」作為主題的質感。回歸音樂本身,雖然我沒有田中小百合那樣悲觀的認為是失收,但在teaser階段時公佈的幾首作品聽來,的確有一種怎麼曲風都那麼主流的印象。小吉當然會就此罷休啦,從頭到尾將專輯聽一次,想想今年是蘇打綠成團十周年。秋天的故事,也許是特別有一份意義。

聽完整張《秋‧故事》的時候,心情是蠻複雜的。第一個反應是驚喜:主唱的不再只有吳青峰了,鼓手小威和平時比較多唱和音的馨儀,也各有一首主唱的作品。記得蘇打綠剛出道沒多久的時候,媒體曾經有一個說法:蘇打綠就是吳青峰+band。那時候,青峰回應過說蘇打綠是缺了一個都不成的團體。這次邀請其他團員一起當主唱,也許是一種相隔多年以後的實現,成團十年之後的一個突破性嘗試。

說到嘗試,《秋‧故事》在融滙文化方面下了好些功夫。先是青峰在PTT首發《故事》的歌詞,典故的運用,透露出淡淡的老莊思想,展示了青峰令人驚豔的語文程度。配上了好些中樂,二胡拉出悱惻纏綿的眼神,笛子吹來飄渺虛無的身影,進一步烘托出古雅的氣氛。如此合成的音樂作品,塑造出華麗又隆重的秋日,竟感覺有點方文山x周杰倫的影子(青花瓷一類)。一如蘇打綠在自白中所說,今天的北京是一個新舊交替、中西薈萃的城市。音樂風格上,蘇打綠這次可以說是揉合了不同地區的特色:〈從一片落葉開始〉就跟美國獨立民歌手Priscilla Ahn合作,譜出美式鄉郊的清新;馨儀的〈偷閒的翅膀〉間奏插入了一段爵士風情的吉他solo;小威的〈我們走了一光年〉吶喊出Beyond的不羈和滄桑。蘇打綠在音樂上的潑墨,給淒清的秋添上了許多色彩。

「給自己一點時間 回想走過的路

給自己一雙翅膀 幻想沒去過的地方」

專輯裡的讀白,青峰如是說。蘇打綠站在成團十年的一刻,《秋‧故事》就像是一個讓他們六個人回顧過去,展望將來的一次盤點。過去十年,他們從女巫店的邊緣,唱到小巨蛋,以至世界各地的大型場館。一直被認為是「獨立音樂」,在文藝青年之間口耳相傳。十年光景,從海洋音樂祭的小舞台,唱呀唱呀唱到大舞台去。聽到蘇打綠聲音的人越來越多,蘇打綠的名字越來越紅。在得到了更多的時候,他們開始問:究竟蘇打綠究竟想要做的甚麼?

無數汗水點滴累積成今天,我們從旁邊看來,蘇打綠現在得到的比昨天多:粉絲和收入都較從前的可觀。「繽紛落英,忘了路遠近」,擁有越多,卻讓看來成功的人越是容易迷失,「那擁有的幸福,看得比羽毛還輕薄,卻從來沒有人能夠,知道如何承受」。人前,他們都應該是值得歡樂,但到底還是會有「心裡的傷,無法分享」的孤獨。多愁善感的青峰也覺得獨處的時候,還是有一點空虛情緒無法排解,感嘆「若世界說穿了只剩下春去秋來,擁有再多也會太難耐」,更提出一貧如洗才是最富有的狂想。

從邊緣慢慢走向「主流」的大道,被受市場壓力的洗禮,小威直接地唱出「經過了冷言熱捧,大多時候,難免被人左右。唱出自然的節奏,流入了世俗的耳朵;回到深林之後,我嘆了嘆氣」。原來的音樂信念,堅持下來一點也不易。有時像是向著無盡的夜空裡唱,「我孤獨的聲音,飄零一地,細看不是花絮,是點點淚滴」,不被理解;有時更加會心灰意冷,揚起「只是想起了,再無人聆聽,不如歸去」的念頭。

繁華的北京,物慾橫流的流行音樂工業,蘇打綠猛然驚醒:外在的擁有大概都是鏡花水月。掌聲,是意外的收穫;專業地製作音樂,傳遞他們堅持的信念,才是歌者的使命。「浮生願,不曾解,我還有,一些念」,唱歌,是蘇打綠的最大執著。他們認為建構不真實的世界,才是世界的根本,所以馨儀在〈偷閒的翅膀〉唱出「斷了翅膀的天使,失去影子;給我一把雲梯,改變既有的模式」,強調敢於不同的勇氣,鼓勵跳出日常,才能擁有夢想的力量。面對世事種種紛擾,蘇打綠相信:「大門取代一道牆,淚眼開了一扇窗,烏雲的背後幻生出了太陽」,樂觀積極是難題迎刃而解的鑰匙。世界雖然並不完美,人間還是傷痕處處,蘇打綠還是堅持愛和夢想,〈說了再見以後〉中「愛是顆星,在現實的光害裡,低頭想找你,卻只剩倒影」成了全碟最隆重又有力的一句。

面對十年功業,蘇打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,特別見於〈拾穗〉一曲。這表面是歌頌秋收、感謝自然孕育的作品。「要我們低頭,要我們汗流,要我們學會感謝」,可引伸看作為蘇打綠對現在種種擁有的態度。他們以能夠為大家帶來溫暖而感到驕傲,「我們盼~~盼望的力量,請祢看~~看我們等待,長了翅膀的女孩,手中的麥稈、火炬帶給人們的溫暖」,看來更似是對天神的祈禱許願。即使遇到不那麼好的事情,受了傷也是到一種學習,「一念之間,想對你傷害我的一切,說聲謝謝」。

〈你心裡最後一個〉更可以說是點題之作。早在專輯發行之前,這歌初在網路上發佈的時候,林老闆已經忍不住力推這作品。我想青峰也很喜歡這篇歌詞吧,所以微博上的動態也是長期貼著這麼一句。小吉覺得這篇歌詞像是蘇打綠(特別是青峰)自白明志的作品。副歌第一段「空蕩蕩的舞台上,孤單單的指揮家,在你面前演一場,我曾懷疑是幻象」,描寫出道初期觀眾不多,初踏台板的不真實感。記得當年蘇打綠初登小巨蛋,青峰含淚唱著〈這天〉,九十度鞠躬的破涕而說「謝謝你們願意聆聽我們」。真摯的音樂交流,單純的共鳴觸動,一切美好得像幻象一樣。一次演唱會中,吳媽媽曾指出青峰小時候是很怕生的,站到萬人台上,他心裡其實很害怕。副歌二重唱的「在你面前扯了嗓,我也脫掉了害怕」,彷彿就是青峰的自白。為了唱歌,為了讓蘇打綠的愛和夢想能夠傳出去,他把個人的情緒都掉丟了。最近的演唱會,蘇打綠常常在talking的部分提到「幻象」,總不忘規勸粉絲們不要被各種各樣的幻象騙到。在〈你心裡最後一個〉也特別觸碰到這點:「趕走失眠裡的羊,不需為幻象害怕」,驅逐幻象,也許就是蘇打綠音樂存在的價值。第三層的副歌,「聲線就青鳥地唱,腳步就落葉地踏」那種順乎自然的態度,暗暗地呼應了蘇打綠「溫柔地推翻世界」的核心革命思想。被喻為治療系音樂首選,蘇打綠從不迴避人間苦痛,人生沒有完美,也沒有全爛。「帶著暖心的傷,結痂」、「生著微笑的花,帶傷」、「結著守護的痂,生花」,一組組盡是殘破之中有美麗的意象。在幻象滿佈的現實裡,蘇打綠願意一直住在聽眾的心裡,做那一顆給溫暖、帶微笑、護弱小的小星星。

《春‧日光》民謠般歌出我們原初的美好;《夏‧狂熱》搖滾出理想和現實的拉扯(詳見:【夏‧狂熱】的拼圖:我們都是浮士德)。來到了一年將盡的《秋‧故事》,蘇打綠強調的是心態上的破執。專輯最後一首歌,是《春‧日光》中〈各站停靠〉的remix。配上間斷零散的歌詞,其中「若燕南飛…若水上善…若嬰兒之未孩」,彷彿在告訴大家:我們都沒有忘記初衷,現在的蘇打綠還是十年前為你歌唱的蘇打綠。

光盤轉到最後,小星星都熄滅了。「我唱,我寫,我藏,我找,這綿延的故事還未了」的餘音裊裊,「我愛,我恨,我哭,我笑,人生一場大夢」繼續縈繞……

(本文圖片擷自蘇打綠facebook,成篇於打開《蘇打誌Vol.8》之前)

吉暝水 | 原文連結

 

(0)     , , , , ,
[fbcomments]

Post a Comment

Your email is never published nor shar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*
*

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> <strike> <strong>